
[限制編排創意元兇是。乖]
「乖」這個字,從小到大如影隨形。從乖乖餅乾的廣告到父母叮囑「乖乖聽話就有獎勵」,這個觀念深植於我們的成長環境。然而,「乖」雖然讓照顧者省心,卻可能在無形中限制了我們的創意與獨立思考能力。最近上課,我發現許多學生在面對即興solo時,常常說「不知道怎麼開始」或「打一下就沒想法」。問題的根源,或許不只是技術練習不足,而是長期被「乖」的思維框架限制了想像力。
以下是我對「乖」與創意之間關係的觀察,以及如何引導學生突破框架、激發即興solo創意的方法:
1 「乖」如何影響創意?
◦ 被動的思維模式:長期被要求「聽話」,容易讓人習慣等待指令,失去主動探索的動力。
◦ 創意受限:過於服從的環境可能削弱挑戰現狀、嘗試新事物的勇氣,導致即興時腦袋一片空白。
◦ 個性壓抑:即使內心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,在固定體制下久了,學生可能不敢表達真實的自我。
2 從「乖」到「創意」的轉變
◦ 鼓勵好奇心:即興solo的核心是表達自我。鼓勵學生多問「為什麼」,培養對音樂和生活的敏銳觀察力。
◦ 跳脫框架:放下「正確答案」的包袱,告訴學生即興沒有對錯,只有屬於自己的聲音。
◦ 引導自我表達:對於表面乖巧但內心豐富的學生,透過輕鬆的引導幫助他們釋放創意;對於習慣循規蹈矩的學生,則需更多鼓勵,讓他們勇敢展現個性。
3 如何培養即興Solo的創意能力?
◦ 多聽音樂:接觸不同風格的音樂,吸收多元節奏與律動。
◦ 觀摩演出:觀看現場鼓手表演,感受他們如何用鼓聲講故事,啟發自己的表現方式。
◦ 打開感官: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找靈感,例如散步觀察街道發生大小事,甚至情緒的起伏,都能融入即興。
◦ 練習自由表達:在節拍器練習中,放下技術的束縛,嘗試用鼓聲「說話」,表達當下的心情或故事。
4 改變對生活的態度
◦ 即興solo不只是技術,更是對生活的態度。當學生學會用好奇心探索世界、用敏銳的感官感受周遭,他們的鼓聲自然會充滿生命力。
◦ 跳脫「乖」的框架,意味著擁抱不確定性、接受失敗,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。
我的目標不只是教學生打鼓,更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聲音。讓我們一起放下「乖」的標籤,開啟敢嘗試敢玩的態度!


